其一, Cage Fragments (零四年十一月)
- 今年维也纳现代音乐节的重头戏是Cage. 所以有幸欣赏到了他的很多曾经轰动一时的试验品,包括某些考验人毅力的经典之作,比如“Fifty-Eight"---为58件管乐而作。形容演出过程中观众的感觉,大概用坐如针毡这个词也不为过了吧……
很 有意思的是另一个小提琴练习曲专场,32首练习曲为时将近90分钟,演奏家一气呵成,技艺之精湛令人称奇。没有看到过这首作品的记谱,不过我猜测不会是” 非常精炼“的那种,至少通过小提琴家的诠释,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理智的,而且也不乏精彩之处,就是没有人可以聚精会神的聆听90分钟!!!临近结束时,突然 琴弦断了一根,听众席中立刻传出了惊讶声。只见,小提琴家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了的琴弦,带着平静的表情对大家说:早有准备,没想到发生的这么晚。调整好 之后,又一本正经的说:现在从头开始!(果真如此,我恐怕也不得不选择离席了)
艺术节还特意准备了几场有关Cage的电影,风格倒也贴近他的音乐--或先锋或拼贴主义。观后感:Cage真的是个挺可爱的老头! :)
- TR: you are right, I was talking about "Freeman" Etude.我想补充一点,上面提到的那个小提琴家是Irvine Arditti,后十几首练习曲就是Cage从他身上汲取的灵感。
多 看看关于Cage的录像片,他的讲话(如,著名的Lecture on nothing,Lecture on something etc),他的绘画作品,文学作品,电影配乐等等,就会发现他是个多么有人情味、有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性的艺术家。对我而言,区分他与其它欧美作曲家最大 的符号还是他对东方美学的情有独衷。他是一个本质上很“暖”的人。他的作品就像一个个问号和省略号,注定会引发人们对音乐本质的思考,这也是他的伟大之 处:在此之前,听众们司空见惯的是逗号和句号,并早已习惯于无条件的接受。Cage有意识的掩盖了作曲家的作用,缩小了听众和音乐本身的距离。每个人都可 能是音乐的一部分。。。
星期四,终于听到了现场的4”33,甚至是一个新的版本:For Toy Piano. 呵呵 Margaret Leng Tan 演奏。演出说明是:1,作品略长于规定时间,因乐章之间有空隙 2,可以打开手机,但不能互通电话。
- 我觉得Cage的“Lecture on nothing" 就是对《4分33秒》最好的分析论文了
- "cage作品~为什么在欧洲这么的流行?而在祖国大陆他作品的认知程度还在看图识字阶段。回想起有个看过谭盾音乐会现场的朋友讲述有关“看”谭盾的感受与“听”CD如何之不同!如果看了CAGE的现场,会改变对他的认识么?"
不 知道你通过听CD对凯奇产生了什么认识,但是我想单单这种传播形式就违背了他的初衷。他本人曾是macel Duchamp等人的挚友,又或多或少的受过Dada,Fluxus 等运动的影响,创作的中后期更是深受道家,禅学,和《易经》的影响。很多他的作品,演出时间超出半个小时,实际包含不了多少能被我们称之为“音”的因 素。。。这样的音乐如何通过录音来欣赏呢?
- John Cage 讲的一则故事: 昨天我去拜访姑妈,正巧她在洗衣服。她对我说,约翰,你知道吗?和你姑父相比,我更爱这台洗衣机⋯⋯
其二,No Title (零四年四月)
D先生对女性与音乐的高论看得我有点儿晕。。。先生想表达的观点似乎是:女性不适宜作曲,却是激发男性作曲家灵感的重要因素(以金发碧眼之美女为先)。其后先生列举了一系列如雷灌耳之名曲以证之,并对“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同性恋盛行”之势深表痛心疾首。
先 生不赞同女作曲家--噢对了,还有女作家。大概还要扩展到一切有关人文,艺术的领域--的论调无可厚非,何况又是大家的心声呢?可是对灵感和同性恋的看法 我就不敢苟同了。首先在被先生视为正确情感表达方式的“范曲”中,老柴的著作也赫然在列,我讷闷了,先生不会不知道他老人家homosexual吧?? Aha! 想必是取材合适:“罗密欧与朱利叶”标准的古典爱情悲剧。谁敢置疑于莎翁呢?再说他出生的中世纪末期,还离“同性恋盛行”远着呢!Cage和 Boulez就没那么聪明,只沉浸于钻研新音乐,忘了“弘扬主旋律”--如果他们是Gay的话。
可是如果按照这种模式来分析先生的思路, 总觉得有些幼稚之嫌。本人的人生和情感经历有限,可是还是琢磨到人是个复杂的整体,特别是艺术家这个群体。他们有创造的才能和欲望,他们为自己而创造-- 他们不得不创造。。。可以激发艺术家的灵感是多方面的,但是这一切的一切,几乎都脱离不了情感的存在--哪怕某些艺术家在主观上刻意排斥它。爱情是情感的 主要组成部份,性爱是爱情的主要组成部份。而男性(这是先生讨论中心),无非分为多数的异性恋和少数的同性恋两种- -至于bisexual 等暂不在讨论范围内,请谅解。于我看来,这就是问题的核心,很简单。
同性恋,不存在盛行与否,宛如左撇子一样。500年前的人类社会在这 方面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。唯一的不同是:人类在慢慢的走出愚昧与自欺欺人。英王维多立亚时期,不要说同性恋,女孩子连裸体洗澡都被禁止;“裤子”一词也要 以“令人耻辱的部份”来代替。。。我们在此明目张胆的讨论这个话题,恐怕离火刑架不远了。
希望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镜来理解同性恋这种现像。想想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财富吧!
PS:如果先生原本是用调侃的语气,那么请谅解我过于serious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